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以生活作為抵抗》計劃日記03:沒有回頭路


試著拉回藝術聊一聊這個計劃順便婊自己。
很多人說這概念很酷,其實內容或主題對我來說並不是最有趣的,談核能飲食貧富差距環境污染動物虐待都不是什麼新話題,甚至安全而保守,而生活政治與文化抵抗的概念也並不是什麼新潮觀點,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人談日常生活的政治實踐,談「我們如何生活?」怎麼漸漸取代了「社會如何解放?」,這沒有優劣之分,只是關注面向的問題,而且即使看起來好像有點進步有點chic可是生活政治根本就很容易變成生活風格然後跟「有機」或「在地小農」一樣再次被資本主義的商品邏輯收編,誠品不是一天到晚說什麼生活提案或生活革命,難道擁有那些文化商品就能改變這世界?
也許還有很多可以批評的,歡迎大家28號一定要來參加閉幕論壇派對大腸花,狠狠炮我們一下。
不過我想說的是關於方法。學院裡頭談當代藝術要怎麼介入或參與社會,談解放藝術家框架跟推倒美術館或藝廊的高牆好像也有段時間了,可是說來說去能夠在這領域發出聲音且被聽見注意的,終究還是學院裡的人,說著一口漂亮流利卻讓一般人難以理解的學術或藝術語彙,言談間我還是感覺不出話語權跟詮釋權真的有被釋出或解放。當代藝術要不為社會或社區服務,要不被批評是在消費社會議題,當中主客體的倫理問題永遠難以拿捏,我相信這件事非常重要,但到底還能怎麼做?
《以生活作為抵抗》計劃,真的要很老實地揭開來說它現階段能達成的就是一個小型展覽,一個複合式的展演活動,有靜態的作品、工作坊跟座談論壇,空間塞五十個人大概就走不動了(大笑),我對這個觀念的企圖心不僅止于此,只是現階段能力時間跟金錢都太有限,我看它是一個開始,而這個開始甚至開始的更前面,比如構成這個展覽的所有創作者,他們要說的內容,還有這個展覽的經費來源。
我不是專業策展人,讀藝術大學四年沒認識什麼新銳知名藝術家,在視覺藝術圈也沒多少人脈,更沒有真正自己獨立寫過補助案的經驗,關於如何做一個展演活動?所有事情對我來說都是一知半解模模糊糊,過程中儘量逼自己去想,試試看呢?試試看不跟任何政府單位或基金會申請補助,試試看不找任何一個所謂的「受過訓連有經驗的專業藝術家」來參展?
瘋狂的想法後面就是一連串痛苦萬分的實際考驗,做群眾募資付出跟犧牲的不見得比申請政府補助小,找一般普通人來參展不見得就比跟藝術家溝通協調更簡單,但就是在這挑戰下,在台灣做一個藝術文化類展演活動的侷限跟困境,還有身處於藝術大學中的種種內心拉扯被翻攪出來,也能對照檢視自己在「藝術無用」跟「藝術的無用之用」這兩種想法間擺盪的這幾年。如果在這個經驗能力資源knowhow要什麼沒什麼到處土法煉鋼求神拜佛的過程中,有發出一點痛苦的噪音,那似乎也就能作為我們滔滔不絕地討論著「藝術與社會」,此刻能回答的一點點東西了。
一路戰戰兢兢到現在,忙完一天繁雜瑣碎的行政跟聯繫之事,凌晨一點到三點半是我一個人靜下來寫粉絲專頁貼文跟論文的時間,偶爾要先哭一哭才有辦法冷靜下來好好開始。直到此刻我還是常常有很多關卡過不了,例如為什麼要被作品化,為什麼要被展示,為什麼群眾要出錢,為什麼藝術可以是這樣,為什麼他們可以做作品,為什麼我可以做展覽,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我還是沒有答案。但此刻,群眾募資真的走到最後了20%了,文宣品已經印好,木工已經約好,作品再一個星期就要進場,甚至還談到了企業幾乎無條件的贊助,所有一切不管怎麼樣都「勢在必行」,這個展演真的沒有補助也沒有所謂high art的專業藝術家,募資不知道到底會不會成功拿不拿的到錢,但是下星期五就要開幕了!而這種沒有回頭路的感覺也蠻爽的。
謝謝每個親朋好友贊助者參展者辛苦的工作人員,下個星期五我們來喝酒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