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影展何辜?從新北市電影節說起

(本文是回應"為新北市電影節喝采"這篇文章針對影展變化趨勢的批判內容,建議可先閱讀)

看到這篇文章,想起自己從大學電影社到工作跟影展多年來的愛恨情仇(咦?),雖然我現在在金馬影展實習,但金馬並沒付我薪水讓我為他們說話,作為一個的多年的影展觀眾和現在半個影展工作人員,看完這篇文章我有幾點關於影展想說說。

1.關於劃位跟自由入座是一場觀眾需求間戰爭的過程,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現在的劃位機制也是符合許多觀眾的需求而產生的,我不覺得先買票劃位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因為不管是哪種方式,想要有座位一樣都得搶票,想坐好位置一樣都得排隊,只是發生的時間點不同而已。

2.影展的初衷確實是介紹各種難得一見的電影,不管是內容或形式或主題,但是用各種方式(辦活動、行銷宣傳等)吸引更多的觀眾來看影展,不也是推廣多元觀影的過程之一嗎?影展並不是只為了服務少數人的品味而存在的,不是曲高和寡電影好人又少就表示這是高品質和高品味的影展,每個影展都有每個影展的不同使命。

3.影展不太會因為提高票價就賺大錢,因為戲院租金、油價和機票(那些電影會自己長翅膀飛來台灣嗎?)、電價、拷貝、版權費用都在漲,台灣大部分的影展都還是要靠贊助和政府補助才營運得下去,不是靠票房就能撐起來,新北市電影節現在這麼便宜是因為新北市文化局拿出大筆預算支持,才能用低價策略先去推廣(中南部表演藝術節目也是一樣呀),今年票價就比去年貴一些,慢慢增加,這是一個培養觀眾付費觀影的過程,如果所有影展都免費看,那影展的價值在哪裡呢?

4.少幾部院線電影就能多幾部好電影嗎?難到所有的院線電影都是爛電影?有許多電影就是在影展中口碑佳才變成院線電影的,近年來有越來越多世界各地的影展讓這些電影有機會到院線接觸更多觀眾,這應該也不是壞事吧?我自己的選片時的做法是會上院線的電影就先不在影展看,把額度留給那些難得的電影。

當展觀眾好多年了,我幾乎什麼影展都看,免費的收費的,露天的室內的,特殊主題或綜合性的,我也曾有和文章中同樣的感受,覺得好像好看的電影沒變少,但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真的越來越少,除了我自己的口味改變之外(現在讓我印象深刻的好像都是紀錄片),也許國內這些影展也真的有改變,世界上每年產出的電影創作趨勢也在改變;現在我在影展單位實習,可以看到更多影展工作籌備和執行的過程,對影展的了解又有更多不同的面向。

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真心愛電影,真心希望這些呈現多元價值觀、性別觀、多元視野的電影,可以被更多人看見,我們在能力範圍內,多付一點錢或排隊去看這些難得一見的好電影,讓影展可以少一點無薪志工、影展工作人員有更好的待遇和工作環境,可以租更好的放映場地,有更完善的電影交流活動等等,更重要的是,讓影展能夠越來越有自營能力,脫離補助跟贊助,越來越獨立和專業,這不就是一個"影展觀眾"除了比較不同的電影品味外,能為這些影展單位、為這些電影付出回饋和支持的力量、能展現最大的價值嗎?

最後為新北市電影節加油你們真的很棒,也為所有努力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好電影和觀眾接觸的影展加油,沒有你們,我的電影人生真的就是黑白的了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